本网淮南讯(通讯员 闫祝溪)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却挡不住安徽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学子们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7月14日—7月17日,柏香躬行暑期实践团队怀揣着对基层的关切与探索的热忱,奔赴广德市柏垫镇,正式开启了一场以了解地方发展、服务基层需求、锤炼青春本领为主题的实践之旅。在这里,同学们将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社区街道,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知识服务社会,在实践中感悟责任担当,在奉献中书写青春华章。
红色寻访: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英烈精神
2025年7月14日,安徽理工大学“柏香躬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怀着崇敬之心,深入宣城市广德市英烈山、英烈山纪念馆及月克冲纪念馆,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砥砺青春担当”主题教育活动。
在英烈山苍翠松柏的见证下,队员们在庄严的烈士纪念碑前肃立默哀,敬献鲜花。走进英烈山纪念馆与月克冲纪念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实物展陈和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讲解,让队员们深刻感悟到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无畏的牺牲精神。青年学子们通过沉浸式学习,完成了一次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进一步夯实了赓续红色血脉的行动自觉。
当日下午,活动在月克冲纪念馆迎来高潮。团队与当地村党支部隆重举行“大学生红色教育基地”授牌仪式。队长闫祝溪同学代表团队与当地党支部进行了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村书记在致辞中热忱表示:“基地的建立是校地合作的新起点,我们殷切期待更多青年学子走进乡村,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乡村调研:深入田间地头,洞察发展活力
在广德文旅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队先后走进茅田山、特色小镇,沉浸式感受当地文旅融合的独特魅力与发展脉络。
茅田山间,层峦叠嶂间藏着原生态的自然馈赠与深厚的人文底蕴。团队成员沿山路探寻,观察植被风貌,聆听当地关于茅田山传说的讲述,了解景区在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平衡之道,记录下自然景观与民俗文化交织的独特文旅资源。
特色小镇则以其鲜明的主题定位和精细化的建设风格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漫步于小镇街巷,错落有致的建筑、独具匠心的文创店铺与生活化的场景交融,队员们与商户交流经营模式,询问小镇在业态规划、品牌推广等方面的举措,深入探究特色小镇如何通过差异化定位激活文旅消费潜力。
电站研学:探访微型博物馆,解码绿色能源故事
7月17日,柏香躬行团队前往了茅田山,实地参观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小的水利发电站。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近距离观察微型水电技术的应用,深化学生对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解,激发创新思维,为未来绿色能源发展积累实践经验。首先,当地人向我们讲解了这个微型水电站的由来:为了解决大部分居民买不起煤油灯的问题,当地政府便决定利用其丰富的水能资源为这个落后的山村改善民生环境。学生们见证了这一独特设施的运行原理。尽管规模微小,但该电站通过精巧的设计,充分利用山间溪流的水能资源,实现了稳定发电。技术人员现场演示了水轮机的运转过程,并详细讲解了其高效转化水能为电能的科学原理。师生们对微型水电站在偏远山区供电、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就技术细节与环保效益展开提问。带队队长表示:“这种‘小而美’的能源解决方案,不仅体现了技术创新的智慧,更为可持续能源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总结展望:踏遍山水城乡,收获实践真知
此次广德文旅调研之行,实践团队通过走访英烈山、茅田山、特色小镇及下阳水电站微型博物馆等地方,不仅深度感知了当地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的独特魅力,更直观观察到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创新实践与潜在空间。从茅田山的生态保护与文旅开发平衡,到特色小镇的业态创新与文化赋能,再到微型博物馆对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每一处探索都让队员们对“文旅赋能区域发展”有了更鲜活的理解。
展望未来,团队将梳理调研中收集的一手资料,结合专业知识,针对广德文旅资源整合、品牌推广、业态升级等方面形成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当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智慧。同时,队员们也将把此次实践中的所见所感转化为成长动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持续关注地方发展,以实践践行使命,用行动诠释担当,让青春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绽放光彩。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