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兰州讯:7月14日下午,为深入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教育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精神,西北师范大学“知行育梦”实践团走进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上西园社区。面向辖区中小学生开展“守护生命,‘救’在身边”红十字急救知识科普活动。课程首次把红十字“三救三献”理念转化为青少年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的生动实践,在寓教于乐中播撒“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种子,切实提升中小学生自救互救能力,为构建平安校园、韧性社区贡献青春力量。
针对青少年常见意外伤害场景,实践团成员通过“理论+实践”的模式,采用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生动形式,向孩子们讲解擦伤处理、碰撞伤急救、中暑预防等实用知识。课程摒弃艰涩术语,以情境动画贯穿始终,依次拆解发烧、擦伤、碰撞伤、流鼻血、中暑几种暑期高发意外的识别与处置要点。每讲一个知识点,志愿者便引导孩子们用“小手势操”复述关键步骤——“一看、二喊、三拨120”,朗朗上口的口诀让急救流程秒变“顺口溜”。在实操环节,队员们手把手指导小学员们练习环形包扎法、手心伤口8字包扎法、三角巾大悬臂带包扎法等基础急救技术,通过分组竞赛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以此活动向孩子们传递急救知识,提高孩子们对“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及红十字“保护生命与健康”理念的理解。
活动现场,“安全第一,科学施救”的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为提升青少年学习效果,实践团创新开发了《小小急救员成长手册》,该手册采用卡通漫画形式,将专业急救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图文内容。在情景模拟环节,小学员们化身“急救小卫士“,在实践队员的引导下,分组进行安全评估、伤情判断、应急包扎等标准化流程演练。10岁的马妍明同学骄傲地向同伴展示自己完成的“手臂8字包扎“,引得阵阵掌声。
“我学会了同学中暑应该怎么样帮助他!“参与活动的马小琴同学活动结束后兴奋地与实践队队员们交流学习所得,随后现场通过即时评估卡获颁“急救小卫士”徽章。实践团通过本次活动把急救知识搬进社区,让“保护生命与健康”的红十字精神在一双双小手里生根发芽,为孩子们的安全成长加装“第一道保险”。
团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创新科普形式,让更多青少年掌握保护自己、帮助他人的基本能力,推动急救知识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此类专业性与公益性兼备的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也实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转型。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