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孔志勇 杨健)今年以来,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克州边境管理支队乌恰边境管理大队全警发力、履职尽责,在矛盾化解、服务群众、抢险救援的一线持续发力,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群众赠送的47面锦旗就是最好的见证。
“多亏你们的帮忙,让我们矿场能够顺利施工,把损失降到了最小!”5月6日,托云边境派出所辖区天成矿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徐锋将两面印着“情系百姓办实事 高效执法暖民心”“人民警察为人民 为民办事好警察”的锦旗,分别送到了派出所和库瓦特警务室,以表达对民警的感谢之情。
原来,这家矿业公司因设备更新问题与厂家陷入纠纷,导致施工停滞半个多月,便向库瓦特警务室民警求助。民警韩保得知情况后,主动对接双方,耐心听诉求、讲法规,经过多次调解,终于促成和解,让企业快速恢复生产。
“民警把道理讲到了心坎上,我们服气!”厂家代表的话,道出了161起矛盾纠纷成功化解的关键。
“调解不是‘和稀泥’,得有章法。”该大队大队长汪世明说。今年以来,该大队坚持预防为主、化解为先,紧盯“精准排查、多元化解、定期回访”3个环节,用活“学、听、辩、分、合、跟”六字调解法与“三看三问”工作法,联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村委会等力量组建“大妈调解室”“357粒石榴籽调解室”,随时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厂矿工地。托云乡牧民麦某与邻居因草场界限起争执,民警带着老支书一起丈量土地、查阅历史档案,用三天时间画出“明白线”,让两家人握手言和。从邻里口角到劳资纠纷,从草场争议到合同矛盾,一件件“烦心事”在民警的奔走中变成“顺心事”。
在服务群众的战场上,温暖从未缺席。辖区82岁的独居残疾老人马依拉西·马开西奶奶,多年来一直是巴音库鲁提边境检查站民警的牵挂。民警们定期上门,帮着打扫屋子、修家具、买日用品,把照料融进日常,让警民情谊成了跨越血缘的亲情。“他们就像我的亲儿子一样照顾我。”老人抹着眼泪说。像这样的暖心事儿,在大队上半年办的446件实事好事中不胜枚举。
在巴音库鲁提镇,民警帮务工人员追回拖欠工资2.3万元;在吉根乡,警务室为留守儿童开设“假期小课堂”;在伊尔克什坦口岸,民警深夜护送生病的货车司机去医院…… 这些事不大,却像春风化雨般滋润人心。“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民警们每天的行动指南。
“警官,我的手提包不知道掉在哪儿了,怎么找都找不到,请你们帮帮我!”6月28日,湖北游客纪女士在西极时光塔景区焦急求助。正在巡逻的吉根边境派出所民警贾永辉立即协调景区工作人员、社区警务团队和护边员一起寻找,很快帮她找回手提包,里面的现金、证件一样不少。
4月20日,康苏边境检查站执勤民警滕健平通过逐帧排查视频画面,为一名山东游客寻回价值1万元的铂金戒指,及时挽回损失。
“只要群众有困难有需要,我们民警随时都在。”大队长汪世明介绍,针对暑期“边境游”“西极游”热潮,大队持续深化边境通行证预约办理、7×24小时无休办理以及边境检查站通行团体报备、分流快检等举措,在西极时光塔、玉其塔什草原等网红打卡地设立“必巡点”“服务岗”,打造“巡防、咨询、服务、调解”一体化区域管控服务模式,为广大游客提供道路指引、失物招领、紧急救助等服务,将贴心守护送到游客身边,让游客玩得开心安心。
47面锦旗,47份肯定。在乌恰边境管理大队,一件件为民爱民的故事还在延续——民警们依然每天走村入户,依然在景区巡逻守护,依然把群众的呼声当作行动号令。因为他们知道,这一件件暖心事不是终点,而是“为民服务”新的起点。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