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徐迎华 刘天福 林剑武)5月9日,由福建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主办的“闽安-2025”地震应急综合演练在龙岩、漳州、三明同步举行。中国安能二局厦门救援基地以实战锤炼多灾种叠加应急处置真本领,组织开展了涵盖堰塞湖处置、损毁道路抢通、地震搜救、应急通信侦测的全链条综合演练。
本次演练是福建省近年来规模最大、科目最全、要素最齐、联动最广的地震应急实战演练。模拟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造成龙岩、漳州、三明3个设区市8个县遭受严重灾情,基础设施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其中,龙岩市局部地区出现供水、供电、交通及通信中断,伴随山体滑坡引发堰塞湖形成及道路、桥梁、管道等基础设施损毁,并诱发火灾、危化品泄漏、矿山坍塌等次生灾害。演练中,多部门、多救援力量通过立体化协同机制,高效执行人员搜救、群众安置、生命线抢修等应急救援任务,成功验证了复杂灾情下的应急指挥体系和跨区域联动能力,为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提供了重要实战参考。
争分夺秒,科学处置堰塞湖险情
演练中,地震引发龙岩市永定区永定河左岸山体滑坡,阻断河道,形成堰塞湖,水位持续上涨,严重威胁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接到险情报告后,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通信及侦测组率先抵达现场,迅速架设侦测无人机、单兵终端及高清布控球,全方位回传现场画面。侦测组操作无人侦测船进入堰塞湖水域,侦测水文信息与水下地形。三维激光扫描仪实时扫测堰塞体及周边山体,通过对比模型变化监测其稳定性。无人机同步进行空中扫描,快速建模,多维度采集堰塞湖险情数据。专家组根据数据迅速开展库容、水位及溃坝风险评估,制定“明渠引流、挖装结合、深挖控高、护坡镇脚”的战法处置堰塞体。工程抢险组驾驶重型机械开辟导流槽,经过56小时连续作业,引流槽开挖完成,堰塞湖水位下降,溃口洪峰流量消减率达61%,险情成功解除。
快速架设,机械化桥架起生命通道
受地震影响,通往灾区的关键道路多处塌方、桥梁损毁,救援车辆及物资无法通行。道路抢通组迅速抵达现场,采用26米机械化桥架设技术,快速拼接桥体单元。操作手精准操控设备,仅用8分钟便完成一座长26米的机械化桥梁架设,成功打通救援“生命通道”,保障后续大型救援装备和物资顺利进入灾区。
生命至上,废墟搜救分秒必争
在模拟震后坍塌的居民楼区域,搜救分队率先进入废墟,携带雷达、红外、音视频生命探测仪及余震监测仪等装备,精准定位被困人员位置。救援人员采用破拆、顶撑、切割等专业技术,小心翼翼清理障碍物,经过近72小时紧张作业,成功救出14名被困群众,并移交医疗组进行紧急救治。
下一步,基地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应急体系建设,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应急救援铁军,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